曹操望着李逸坚定的眼神,沉默良久,最终说道:“李逸,你先养好伤,战事暂且不急。”李逸虽心有不甘,但也只能听从曹操的安排。
在李逸养伤期间,曹操不断收到各方的情报。有的说李逸的部下对曹操的安排心怀不满,有的则称李逸暗中与其他将领联络。曹操心中的疑虑愈发加重。
而李逸这边,尽管伤势未愈,却时刻关注着军中的动态。他深知曹操对他的猜忌,也明白自己处境艰难。为了表明忠心,他让亲信将自己的家眷送到曹操的营帐附近居住,以示自己绝无反叛之心。
一日,曹操突然来到李逸的住处探望。李逸挣扎着起身行礼,曹操连忙让他躺下,关切地询问病情。但话语之间,却有意无意地提及一些关于忠诚度的话题。曹操说道:“李逸啊,如今这局势复杂,人心难测,我不得不小心行事啊。”李逸当即表明忠心,称愿为曹操赴汤蹈火,绝无二心。曹操微微点头,眼神中却仍带着一丝怀疑。
不久之后,边境又传来紧急军情,敌军大规模进犯。曹操在营帐中再次召集众将商议对策。此时,有将领提议让李逸挂帅出征,曹操陷入沉思。一些嫉妒李逸的将领趁机进言,说李逸伤势未愈,恐难当大任。
最终,曹操决定让李逸出征,但却给他配备了一名监军,名为杨修。杨修此人自恃聪明,对李逸多有掣肘。行军途中,杨修不断以曹操之名对李逸的战术指手画脚,导致军队行进缓慢。
李逸深知这是曹操对他的进一步考验,一路上忍辱负重,与杨修周旋。在战场上,李逸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,逐渐扭转战局。可就在即将取得全胜之时,杨修却因擅自行动,导致一队精锐陷入敌军包围。李逸当机立断,违抗杨修的命令,率军救援,最终力挽狂澜,取得了胜利。
然而,曹操却因李逸违抗监军之命而大发雷霆,欲治其罪。众将纷纷为李逸求情,有的说李逸是为了拯救将士性命,有的则说若处罚李逸,恐寒了将士们的心。曹操的儿子曹植也劝曹操:“父亲,李逸将军此次战功赫赫,若因此获罪,恐失人心。”
可曹丕却在一旁煽风点火:“父亲,李逸违抗军令,若不严惩,日后如何治军?”曹操左右为难,在营帐中来回踱步,不知该如何决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