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打赢孙权

战场上硝烟弥漫,喊杀声不绝于耳。

孙权的军队如疯了一般,不断发起强攻。而曹军也拼死抵抗,每一寸城墙都浸染着鲜血。

这时,曹军的一名神射手王二麻子发挥了关键作用。他箭无虚发,接连射倒了孙权军的几名冲锋将领,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的士气。但孙权军中也有一位擅长躲避箭矢的猛将,他挥舞着长刀,朝着王二麻子的方向冲来,试图阻止他的射击。王二麻子临危不惧,继续冷静地瞄准,在那猛将即将靠近之时,一箭正中其咽喉,那猛将轰然倒地。

一名曹军小将在激战中被敌军的长枪刺穿胸膛,他在倒下的那一刻,还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手中的剑掷向敌人。他的同伴们看到这一幕,红了双眼,怒吼着冲向敌军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为兄弟报仇!其中一名士兵名叫赵虎,他平日里与这名小将亲如手足,此刻如同疯了一般,杀红了眼,连续砍倒了数名敌军。

曹操心急如焚,不断思考着破敌之策。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险招,决定派出一支奇兵从侧后方突袭孙权的军队。但这个计划风险极大,一旦失败,后果不堪设想。而且军中将领对此计划争议颇多,有人认为太过冒险,有人则表示愿意拼死一试。

这支奇兵由猛将张辽率领。他们趁着夜色,悄悄绕到了敌军的侧后方。然而,在行动过程中,他们不小心惊动了敌军的巡逻队,陷入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。敌军的巡逻队迅速吹响号角,引来更多的敌军。张辽毫不畏惧,身先士卒,奋勇杀敌,士兵们也被他的勇气所鼓舞,拼死抵抗。

当张辽的部队发起突袭时,孙权军顿时阵脚大乱。但孙权很快反应过来,组织兵力进行抵抗。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。孙权的副将为了保护孙权,身中数箭,仍死死地挡在孙权身前。

孙权在混乱中竭力指挥,但局面已经失控。他的副将建议他先撤退,保存实力,孙权咬咬牙,不甘心地吼道:“撤!”然而,在撤退的过程中,他们又遭遇了曹军的伏击,损失惨重。

曹操见时机已到,下令全军出城反攻。

曹军如猛虎下山,势不可挡。但孙权军也并非毫无抵抗之力,他们边战边退,给曹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。一位曹军老兵在冲锋时被敌军砍伤了腿部,但他依然坚持战斗,直到力竭倒下。他的儿子也在军中,看到父亲倒下,悲痛欲绝,但他强忍着泪水,继续冲锋陷阵。

孙权带着残兵败将,狼狈而逃。路上,孙权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:“曹操,我定要卷土重来!”他望着身边疲惫不堪、士气低落的士兵,心中暗暗发誓,一定要重振旗鼓。

曹操站在城楼上,望着远去的敌军,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。但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,这场胜利让曹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城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氛,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。一位失去丈夫的女子抱着年幼的孩子,站在街头哭泣,曹操路过看到,心中一阵酸楚。

曹操下令厚葬阵亡将士,并对其家属进行抚恤。他走进一户失去儿子的家庭,亲自安慰老人:“老人家,您的儿子是为了保卫许昌而牺牲的,他是英雄,我曹操定不会忘记他的功绩。”他还吩咐手下为这户人家送去粮食和钱财。

但他知道,战争还未结束,孙权一定不会善罢甘休。他必须抓紧时间休整军队,准备迎接下一场恶战。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曹操加强了城防,训练新兵,同时派出探子密切关注孙权的动向。他还召集谋士们商讨战略,为未来的战斗做充分的准备。而孙权在回去后,也在厉兵秣马,准备一雪前耻。

在曹操积极备战的同时,许昌城内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。

由于战争的破坏,城中的经济陷入了困境。商铺纷纷关门,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愈发艰难。为了恢复经济,曹操下令减免赋税,鼓励百姓重新开展贸易。

一位名叫刘能的商人,原本因战争损失惨重,心灰意冷。但在曹操的政策鼓励下,他决定重新振作,组织商队外出采购物资。然而,在刘能外出采购的途中,遭遇了山贼的打劫。幸好曹操派出的巡逻队及时赶到,击退了山贼,保住了物资。刘能感激涕零,回到许昌后,他不仅积极投入商业活动,还主动捐赠了一批物资给曹军。他逢人便说:“曹公有恩于我,我定当全力支持。”在他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商人也纷纷响应,许昌城的经济开始慢慢复苏。

而孙权那边,正在密谋着新的进攻计划。他的谋士给他出了一条毒计,打算派出奸细混入许昌城,在城内制造混乱和恐慌。于是,一批训练有素的奸细悄悄潜入了许昌。他们在城中散布谣言,说曹操即将战败,孙权的大军很快就会攻破城池。这导致城中人心惶惶,一些胆小的百姓甚至开始收拾行李,准备逃离。

曹操得知此事后,立即下令严查奸细。经过一番追查,终于揪出了大部分奸细,但仍有少数漏网之鱼隐藏在城中。一位名叫陈大娘的百姓,发现了隔壁邻居的异常行为,偷偷向曹军报告。经过暗中调查,发现这个邻居正是孙权的奸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