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章 新型武器

此时,东吴内部出现了一些关于未来战略的争论。一部分大臣认为应该主动出击,攻打曹操,以绝后患;另一部分大臣则认为应当继续巩固防御,等待更好的时机。双方各执一词,争论不休。

孙权在权衡利弊后,决定采取稳健的策略,先加强自身实力。他鼓励农业生产,推行新的税收政策,使得东吴的财政收入逐渐增加。同时,他还下令兴修水利,开垦荒地,提高粮食产量。

在军事方面,孙权组织了多次军事演练,提高士兵的战斗能力。一名年轻的士兵在演练中表现出色,被孙权破格提拔。但这也引起了一些老将的不满,认为孙权过于偏袒新人。

然而,就在东吴稳步发展的时候,曹操再次集结大军,准备对东吴发动新一轮的进攻。这一次,曹操派出了他的得力战将张辽领军。

张辽智勇双全,威名远扬。他率领的曹军一路势如破竹,迅速逼近东吴边境。

东吴边境的守军拼死抵抗,但曹军的攻势太过猛烈,守军渐渐难以支撑。一名年轻的将领为了鼓舞士气,亲自冲锋陷阵,却不幸被敌军俘虏。

小主,

孙权得知边境的危急情况,心急如焚,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讨对策。

孙权得知边境的危急情况,心急如焚,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讨对策。

会上,气氛凝重,众将面色严峻。一位老将主张派出精锐部队,迅速驰援边境,与守军合力击退曹军;另一位将领则认为应当诱敌深入,在东吴腹地设下埋伏。还有将领提出,可向周边势力借兵,增强实力。

孙权紧锁眉头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此次曹军来势汹汹,不可轻敌。我们当以逸待劳,先派一支小股部队骚扰曹军后方,打乱他们的补给线,再伺机而动。借兵之事,恐夜长梦多,暂且搁置。”

众人皆表示赞同,于是按照孙权的部署行动起来。

东吴派出的骚扰部队趁着夜色,悄悄潜入曹军后方,烧毁了曹军的部分粮草。张辽得知后,大怒,分兵去追击。但这小股部队极为灵活,利用地形与曹军周旋,曹军追击许久,不仅没有抓到他们,反而自己疲惫不堪。

而此时,东吴的主力部队已经在预定地点设好了埋伏。当曹军追击的部队进入埋伏圈后,东吴士兵万箭齐发,喊杀声震天。曹军顿时陷入混乱,伤亡惨重。

然而,曹军毕竟训练有素,很快便组织起了抵抗。一名曹军小将身先士卒,奋勇杀敌,竟一时稳住了曹军的阵脚。

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,那位被俘虏的年轻将领趁乱逃脱,回到了东吴军中。他满身伤痕,但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坚毅。他主动请缨,带领一队敢死之士,冲向曹军。

孙权亲自为他疗伤,并对他的英勇和忠诚给予了高度赞扬。在年轻将领的带领下,敢死队如猛虎下山,曹军终于抵挡不住,纷纷溃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