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虽然成功伏击了东吴军队,但他也清楚,自己的军队同样疲惫不堪,需要休整。于是,他下令暂时停止进攻,在营地中整顿军纪,治疗伤员,补充粮草和军备。然而,在整顿过程中,曹军内部的矛盾逐渐激化。一些将领因为功劳分配不均而发生争吵,甚至大打出手。
东吴这边,孙权面对诸多困境,彻夜未眠,与谋士们商讨应对之策。一些谋士认为,此时应该与曹操议和,以争取喘息之机;而另一些谋士则坚决主张继续抵抗,等待时机反击。还有谋士提出,可以派出使者向其他势力求援。
孙权陷入了两难的抉择,一方面,议和可能会让东吴暂时避免战争的进一步破坏,但也可能会让东吴失去一些利益和尊严;另一方面,继续抵抗则需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和风险。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,前线传来消息,曹军的一支小部队趁东吴军队撤退之际,偷袭了东吴的一个粮仓,抢走了大量的粮食。这让东吴的粮食供应更加紧张。
孙权大怒,决定不再犹豫,他坚信东吴的将士们有能力抵抗曹军,于是下令加强防御,准备迎接曹军的下一轮进攻。但此时,军中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声音,一些士兵开始怀疑是否能够战胜曹军。
为了鼓舞士气,孙权再次亲临前线,看望受伤的士兵,并承诺一定会为他们报仇。士兵们深受感动,纷纷表示愿为东吴流尽最后一滴血。然而,在孙权离开军营后,有一名将领因为压力过大,竟然企图逃跑,被发现后被处以军法。
在东吴的民间,一位富商听闻前线的战况,主动捐出了自己的家产,用于购买军备和物资。他的举动带动了更多的百姓纷纷响应,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。一位老工匠也自愿来到军营,为士兵们修理损坏的兵器。
与此同时,一名被曹军俘虏的东吴士兵趁看守不备,成功逃脱。他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回到了东吴阵营,并带来了曹军内部的一些重要情报。原来,曹军的粮草也即将告罄,而且一些将领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。
根据这名士兵提供的情报,孙权发现曹军虽然表面强大,但内部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。他决定利用这些矛盾,制定出一个反击的计划。但在计划实施之前,这个消息却被一名曹军的奸细得知,奸细悄悄潜回曹营,向曹操报告。
那名曹军奸细将孙权的反击计划告知曹操后,曹操大惊。他深知若不能及时应对,此次战役恐将失利。
曹操立即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,决定先下手为强,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对东吴进行突袭,打乱孙权的部署。但在挑选这支精锐部队的将领时,曹军内部又产生了分歧,几位将领都想担任此次突袭的指挥,互不相让,争论不休。
而东吴这边,孙权很快发现了有奸细泄露了情报,他当机立断,改变了原有的反击计划。但时间紧迫,新的计划在传达过程中出现了偏差,导致部分部队行动不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