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洪武三十年,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会试,上榜者竟然没有一个人出自北方。”
“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,状告考官刘三吾为南方人,照顾其乡亲。”
“皇爷爷得知后大怒,命张信等人重新阅卷,增录北方人入仕。”
“可是结果呢,张信等人说刘三吾判卷没有问题。”
“皇爷爷不信,让他们选取北方举人试卷优秀者呈上去。”
“可是,呈上来的北方试卷文理不通。”
“皇爷爷大怒,严加追查,将二十多个参与舞弊的官员全部凌迟处死,刘三吾因为年迈,免死戍边,死于路上。”
朱元璋一听,顿时怒火中烧。
“他们竟然敢如此胆大包天,联合起来欺骗咱?”
“雄英,你告诉咱,除了刘三吾和张信之外,这二十多人还有谁?咱现在就将他们一个个凌迟,免得以后祸害朝廷。”
朱雄英一看,又闯祸了,赶紧过去,笑着帮皇爷爷拍拍后背顺顺气。
“皇爷爷,别生气别生气,为这些人生气不值当。”
“自唐末以来,南北方割裂好几百年,现在朝堂绝大多数高官都是南方人,出现这种问题也不奇怪。”
“杀人有的时候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,我建议,以后皇爷爷刻意提拔一些北方官员,慢慢化解这种隔阂。”
朱元璋也很快消了气,满意地看着朱雄英,点点头。
“还是雄英说得对,是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。”
朱标这才知道,是自己错怪儿子了,又拉不下脸来认错,有些尴尬,赶紧扯开话题。
“雄英,那这件事情最后怎么解决的?”
“杀了这些主考官,就说明朝廷错了,那北方举人应该不会罢休啊。”
朱元璋也说:
“是啊,就算重新考试,那些已经录取的进士也会闹起来呀,这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。”
朱雄英哈哈大笑。
“这件小事,怎么能难倒英明伟大的洪武大帝啊,皇爷爷亲自主持会试,又录取61名进士,全部都是北方人。”
朱标忍不住赞叹道:
“妙啊!父皇英明!”
朱元璋此时却并没有开心,而是眉头紧锁。
朱雄英说:
“因为这次录取的都是北方人,称为北榜,之前的就称为南榜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榜糊涂案。”
“从此以后,大明科举分南北分开取士,遂成定例。”
朱元璋这才点点头,他刚刚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。
“好!这个方法好,从下次科举开始,就采用这种方案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