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造就完了

“城门口丰乐楼的周子辰,周少东家,他白天一般不见人影,临近傍晚就一定能见到人”

李奶奶几个有些诧异,没想到小溪竟然还跟那样高不可攀的人物有些关系,看起来关系还不一般。

四爷郑重点头,顾小溪又喊李大虎去把其余的完好的器皿都拿来。

她拿张纸写下一封信要周子辰先把东西试着卖,看看市场怎么样,还交代了饥饿营销的概念,相信他知道应该怎么处理。

写好交给四爷爷,李大虎拿来的东西他们已经小心包好,分别装进两个竹筐的最底层。

书信则放进怀里,打开院门,轻松挑起担子,挥挥手告别众人。

这次上山,李奶奶让小五爷一定要跟着给顾小溪搭把手,二夫郎最近就不出门了,让他们不要担心,安心做自己的事情。

几人上山,跟老刘叔交代了他们的合作,当即表示自己也愿意留下来。

为了表忠心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给顾小溪。

顾小溪连连摆手,自己一切都有李大虎兄弟俩伺候,用不着奴役别人,还是这么小的孩子。

老刘自知自己一穷二白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实际一点的承诺,自觉在他们商量的时候站得远远的,只有顾小溪喊他的时候才上前干活。

顾小溪知晓老刘的心态,没说什么,烧制陶瓷还需要这样的手艺人,就给老刘分配了捏造型的任务。

造型晾干就是上釉,这道程序自己带着李大虎和小五爷,一点点教给他们,上釉的方法和配方多种多样,还鼓励他们多做些创新。

窑也够大,一次能烧上百件,反正不准备大量供应,那每样陶瓷就要精益求精,慢工细磨,他们就慢慢琢磨吧。

接下来好几天的时间,顾小溪开始试着烧玻璃,看书上的讲解,还比较复杂,有些东西自己还真没见过,只能拜托走街串巷的四爷给她留意看看。

两人也是鸡同鸭讲,沟通半天,还真给找到几样,就是每家常见的,但是顾小溪家没有地窖,所以没有这个。

程序还挺复杂,一遍遍试错,总算弄出些像样的液体。

糟,忘记制作磨具了,看书上说陶瓷也是磨具用材之一,还比金属更实用。

正好用手边的陶土做一个,再放进去烧制,造型多样还经久耐用,确实比其他材料要简便快捷的多。

把液体烧至溶化,倒进磨具里,让它自然冷却。

还真给她折腾出来了,几人欢呼雀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