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是官迷,这个大队长干不干也无所谓,我就怕我下来以后,再上来一个不管乡亲们死活的。”
张向阳能和张向南关系这么好,那肯定是性格相近,意气相投的。
浮夸风张向阳十分看不惯,要不是为了乡亲们,他早就不伺候着了。
这两年,但凡饿死人多的生产队,都是报产量报得太夸张的。
产量不是胡乱报的,你报多少产量,就要缴纳相应比例的公粮。
很多生产队交完了公粮,粮仓里一粒粮食都不剩,粮仓里的耗子都含泪跑了。
老百姓辛苦一年,一粒粮食也分不到,别说草根树皮了,有些地方都开始吃土了。
观音土能让人有饱腹感,可这玩意根本就拉不出来,老百姓一个个胳膊腿像麻杆一样纤细,挺着一个大肚子直到死亡。
“你别着急,等秋收结束开会时,我跟你一起去。
我倒要看看,他们能报多少产量,我要问问公社的领导,他们还有没有最基本的常识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张向南的眉头,皱成了一个川字。
种地的老百姓没有粮食吃,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。
“爹,这件事是大势所趋,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。”
浮夸风的形成,前世的张曙光还真的了解过。
主因就是瞎指挥的领导作风,提出的口号“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。”本就是一个极其不负责任的口号。
官老爷们一是脱离实际,不调查研究;二是主观武断,自以为是;三是贪多、求大、图快。
上面天天让汇报,要数字,种了多少,产了多少,天天统计,天天上报。
你瞎指挥,我就乱报,结果就浮夸起来了。
现在上面已经注意到了,这种病态的攀比是一种错误,明年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极大的遏制。
“其他地方我管不了,可我的家乡,我总要说一句话吧?”
大儿子明显是让自己明哲保身,这一点张向南很不认同。
“我不是这个意思,您想去也行,只是说话尽量不要太强硬,最好委婉一些。
如果闹得太僵。您的假期结束了还要回去,他们肯定要给我大爷穿小鞋。”
张曙光也理解父亲的愤怒,他在部队多年,眼里非黑即白,正义感爆棚,政治觉悟却差点意思。
“我知道,我过去并不一定要说话,就是给你大爷壮壮胆子,如实汇报产量而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