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耀的星星

“回皇上,这位勇士在出征之前就对我说过,昔日项羽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今朝他亦甘愿抬棺出征,唯求千里漠北,尽归王土!”

“好!”朱瞻基被我这一番慷慨激昂之辞煽动得热血沸腾,不禁拍案叫好,大声问道:“那么,此等英勇无畏的壮士究竟是何方神圣?”

至此,话题终于引入正轨。我静静地伫立在棺材旁,心中了然。方才,当我麾下的亲卫们将棺材抬至御前时,我深知棺中的朱高燧已然苏醒。然而,我了解朱高燧为人谨慎,断定他即使醒来,也不敢轻易在棺材内有所动作。毕竟,他能够清晰地听到外界铁甲铿锵、金戈交鸣,以及那如雷贯耳的马蹄声。

我缓缓蹲下身去,伸出手轻轻地拍打了几下棺材板,然后压低声音对着躺在里面的朱高燧轻声细语道:“赵王爷啊,臣心里明白您此番前来京城究竟意欲何为。不过呢,依臣之见,目前于您而言最为妥当的法子便是与臣一同将这出戏完美地演完。否则的话,无需陛下亲自出马,光是这些威猛雄壮的虎贲将士们,就能把您剁成一滩肉酱。到那时,您在后世人眼中恐怕只能落得个大战前夕扰乱军心的骂名。因此,还望您深思熟虑一番。倘若您乐意同臣继续将这场戏演下去,请您轻敲两下棺材,届时臣自会放您出来。”

待我言罢,不过短短一两秒的光景,棺材内竟传来两声清脆的敲击声。至此,我那颗一直高悬着的心才总算是踏实落地。无论事先的谋划布置如何缜密无缺,总归还是存在一些难以掌控的变数。而今总算一切顺利,计划圆满达成。

我站起身来,对着周围的人群开口:“各位!这名勇士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,他如今就躺在棺材里面。接下来就是我们见证大明勇士的时刻!”

话音落罢,我便将棺材板掀开,里面的朱高燧。也被突如其来的亮光刺的睁不开眼睛。下意识的拿出手挡在自己的脸上。周围的将士们以及台上的领导层,都伸长了脖子,企图看清楚里面究竟是谁。

“赵王爷赵王爷!这是属于你表演的时刻,赶紧起来。”,我悄悄的催促着朱高燧,他也清醒了过来,知道自己现在算是骑虎难下。干脆心一横站了起来:“臣朱高燧参见皇上!”

“赵王叔?!”,朱瞻基的双眼瞪的老大。嘴巴不自觉的张开,整个人仿佛宕机了一般。而在他两边的张辅郑亨则是面色如常,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。

台下的将士们更是惊讶的不行,谁都没有想到一场大战,竟然皇帝汉王赵王尽数出征,这阵仗也太大了!

我给郑亨使了一个眼色,眼神中传递着明确的信息——提醒朱瞻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以免失态。郑亨心领神会,立刻轻轻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,将他从震惊中拉回到现实。

朱瞻基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,目光重新聚焦到朱高燧身上。他深吸一口气,尽量让自己恢复镇定,然后用威严的语气说道:“赵王叔快快平身,朕记得您曾对朕说过,此次回京乃是为了太宗文皇帝以及先帝扫墓之事。那么,您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呢?”

朱高燧知道,如果此刻不能表现得义正言辞,恐怕今天就是自己声名狼藉、一败涂地的时候了。于是,他迅速拱手施礼,开口回答道:“臣叩见皇上!臣此次回京,诚然是因为对父皇和大哥的深深思念之情。然而,当臣抵京后,听闻大军即将北伐,又得知皇上您亲自率领军队出征,臣实在不愿独自留在京城,坐以待毙,只盼着能亲身投入战斗,为国杀敌。

这些年来,臣曾多次追随太宗文皇帝出征漠北,对战场可谓熟悉至极。如今,臣渴望再次披上战袍,冲锋陷阵,不仅是为了保卫国家,更是希望能守护在皇上身边,为陛下尽一份微薄之力。臣深信,若父皇和大哥泉下有知,亦不会责怪臣此举。恳请皇上恩准臣加入北伐大军!就算做一名马前卒,虽死不悔!”

朱高燧的话语掷地有声,充满了坚定与忠诚。他的目光坦诚而炽热,似乎在向朱瞻基展示着自己的决心和勇气。一时间,整个大军都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,众人皆在默默观察着这场君臣之间的对话。

要不说历史的朱高燧即使掺和了这么多谋利的事情,最后还是落了个善终呢。瞧瞧别人这些说话的语气,动作,姿态,仪表。如果不清楚这个人的为人的话,我敢保证99%的人都会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正义,非常值得信赖的人,正人君子安在他身上丝毫不为过。

“赵王爷,您说的有点儿太正义了哈,这是皇上出风头的时候。您把您自己形容的这么深明大义,岂不是想抢皇上的风头?”,我微微垂首,轻声向朱高燧低语几句后,再次抬头,毕恭毕敬地朝台上的朱瞻基抱拳施礼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