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 还得靠我儿子

“巨婴,巨婴,好一群猪队友。

王振华在心里骂他们,除了不骂老妈。

制衣厂是给老妈办理农转非,这几天竟然没有任何进展,他很生气。

会议室里,王振华坐主位,阅读被商业局打回来的生产计划。

空气十分安静,众人心里发毛。

虽然他们是长辈和村干部,但晚辈有手表自行车,他们只能放低姿态。

王振华摇摇头,计划书确实写得很烂。

全村最有文化的王大山,最多是初中水平,标点符号用得乱七八糟。

计划书末尾有评语:狗屁不通,语句不顺,词不达意。

我局全体职工六十人,随便拎出来一个,都能给你们当老师。

王振华皱起眉头,暗暗复读“我局全体职工六十人”,一遍又一遍。

正常情况下,根本没必要写这句话,这到底是什么意思?

百思不解,他重新阅读计划书,良久,眼神突然凌厉。

生产计划只有四十件羽绒服,问题就是出在这里。

什么是计划经济?

比如延庆县腰带厂的生产原料,本季度只能生产五百条腰带,全县的腰带需求量是五千条。

腰带单价一元,谁都买得起。那么问题来了,卖给谁,不卖给谁?

自由竞争,先到先得是不行的。

有人一次买走一百条,溢价两块卖给没抢到腰带的群众,这就是投机倒把了。

于是,皮带厂向商业局报生产计划,商业局制作五百张腰带票。

局里的同志人手一张,其余腰带票分给机关事业单位,工厂,农业合作社。

所以,商业局的老爷们不缺票,每次人手一张。

现在只有四十套羽绒服,四十张票显然是不够的。

王振华拿出钢笔稿纸,现场修改计划书。

把语句改通顺,把标点符号加上,把四十套改成六十套。

良久,他把计划书交给王大山,“辛苦您再去商业局,这次绝对没问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