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王村,村委会大院,工人们加班赶制羽绒服。
三百件羽绒服的任务非常紧,王大山的老婆努力踩缝纫机。
王大山看着董秋兰,“大妹子,咱们说好的,厂里每个月给你十块钱,你让我们使用缝纫机。”
老王家已经彻底离开制衣厂,母子俩正式辞去厂长职务。
董秋兰要拿回缝纫机,沉声道,“我不缺钱,把缝纫机给我,我要去乡里做针线活。”
“秋兰妹子,你怎么没有集体精神?半点集体荣誉感都没有吗?”
王大山沉声道,“缝纫机是做衣服的主力,现在集体需要,就算不给你租赁费,你也得奉献缝纫机。”
“放屁!”董秋兰想起儿子的话,张嘴闭嘴跟你谈集体的人,都是非蠢即坏。
“哼。”董秋兰冷笑,“缝纫机是我的,我要自己用,有什么问题吗?”
“没问题。”王大山说道,“集体是个大家庭,你是集体一员,要舍小家为大家。”
“凭什么让我舍小家,你怎么不舍小家?”董秋兰说道,“少废话,把缝纫机还给我。”
王大山不装了,沉声道,“缝纫机必须留下,你放心,我每个月肯定给你十块钱的使用费。”
现在王振华不在家,他不害怕王振华的姥爷和大舅,更不把董秋兰放在眼里。
董秋兰见他要耍无赖,气得咬牙切齿。
她无计可施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她没有能力带走缝纫机。
花一百五十元买的缝纫机,一直被村委会使用,渐渐就会成为村里的东西,这是巧取豪夺。
“哼哼。”王大山冷笑,“就算王振华在这,你们也拿不走缝纫机,因为集体需要。”
“王大山,咱们是几十年的老邻居,我没想到你这么无耻。”董秋兰怒指他的鼻子。
“我一直就是这样,嘿嘿。”王大山说道。
这时,几辆自行车出现在村委大院,八达岭的乡长和书记来了。
王大山跑过去,谄笑道,“建军书记,刘乡长,欢迎你们来小王村指导工作。”
村长王伟和会计王大亮就在会计室,听到动静马上出来,陪着笑接待乡里的领导。
牛建军穿着蓝色中山装,留着偏分头,一双大眼炯炯有神。
他笑着道,“大山老弟,你去把董秋兰同志请过来,我跟她聊几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