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法很美好,但刘恒辰也知道这种业务开展的困难程度,尤其是现在消息不灵通的时代,想要打出名号还是得一步步来才行,再加上没有工厂之类的能生产预制菜,他一口气也吃不成胖子。

不过他有的是时间,毕竟这副身体今年过完生日也就十五岁。

刘恒辰清点了一下他手上的资金,今天是六月二十一,刚好是夏至,从开春到现在的加上店里挣得,以及向阳酒楼的分红,差不多能有个七百两。

“嗯,足够了。”

他没打算直接从八方食这里开始,而是去了一趟牙行,花了四十两租下街对面不远处的一间店铺,随后又硬着头皮开始应聘起相关的人员来。

没有预制菜,那就只能是师傅现做,好在是向诚那边厨房有不少学徒,他就顺势找向诚要过来了三人,做出来的饭菜也还算可以,能有他手艺五六分的程度。

接着便是外送人员,这块就只能招人了,但在这过程中刘恒辰惊讶的发现李薪比他更会识人,便把这活儿直接甩给他,自己跑回八方食当跑腿伙计去了。

不出三日,近百人中,李薪筛了出了俩以前是书童的小年轻,一个今年十八,一个刚满十六,都识文断字,也对县城颇为熟悉。

本来他是想着让二人签赔偿契的,因为他想让俩人骑着马去送外卖,但转念一想普通百姓的身家可能还比不上他这两匹马,便打消了这个念头,改为让两人先徒步送,等做起来之后看看能不能搞几头驴来。

至于账房先生,他则是想到了张瑾。

也不为别的,全是先前听张杨讲起张忠义如今腿脚不利索,村里的一些事务都给他俩来管,而张杨负责与人协同,张瑾就负责算账,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,刘恒辰觉得将管钱的事儿给自家人会好一些。

于是他又抽空回了一趟大树村,直接找上张忠义聊这事儿。

老爷子现在也不下地耕田了,每日就坐在大银杏下乘凉,看着孙辈,重孙辈儿的小娃娃在地里打滚玩闹。

“张爷爷!”

人老了,耳朵有些背,刘恒辰喊了两次才看到张忠义回头瞧他,老爷子面上挂着笑,站起身跟刘恒辰打上招呼。

“小辰怎么回来了?”

“来看看您老人家,顺便有个活儿想给自家人留着。”

“你有心啦,你家弟弟们可还好吗?还乖不乖。是什么活儿啊,让你大老远跑回来”

“都好都好,是这样的,我想开个店,缺个账房先生,想让张瑾哥过去帮帮我,工钱跟我原先店里的一样,管吃管住,您看可好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