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3章 征辽东(2)

还有,咱们的宣传部门也得动起来。在辽东省各地散布消息,就说武廿无是个残暴的独裁者,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让咱们的百姓都知道,咱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,是为了保护他们的亲人。激发起大家的爱国热情,让每一个人都和咱们站在一起,共同对抗武廿无的伪政府军。

我就不信,咱们这么周密地布置,还挡不住武骡子的进攻!只要咱们心够齐,手够黑,就能把武骡子给锤趴下!”

就在周天宇紧锣密布的安排防御的时候,作为抵抗武廿无的第一道防线,塔山,这个位于锦州与葫芦岛之间的战略要地,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。这里,将是周天宇抵御武廿无进攻的关键防线之一。

塔山并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山,它实际上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,地势相对平坦,但却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。其东临渤海,西靠虹螺岘山,一条铁路和公路从中间穿过,是连接锦州和葫芦岛的必经之路。周天宇深知此地的重要性,早在得知武廿无的进攻计划前,就对塔山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。

塔山防线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,静静等待着武廿无军队的到来。这片区域经周天宇改造后,防御工事与武器装备层层叠叠,形成了一道看似坚不可摧的壁垒,处处彰显着末世废土中拼凑起来的独特军事风格。

沿着防线,交错纵横的战壕里,端着莫辛纳甘步枪的士兵们占据着大多数。这些老旧的步枪虽历经岁月洗礼,却依旧被士兵们紧紧握持,枪身擦拭得发亮。而在部分关键位置,手持AK系列突击步枪的士兵严阵以待,他们的武器虽不算充裕,但关键时刻能提供更猛烈的火力。二者相互配合,在不同距离上形成了多层次的火力打击体系。

散落在各处的马克沁重机枪,被安置在沙袋堆砌的坚固机枪巢内。其水冷套筒冒着微微热气,一旁堆积着如山的弹药箱。重机枪负责封锁开阔地带,那强劲的火力可以在瞬间编织起一道弹幕,让试图冲锋的敌人望而却步。在重机枪的掩护下,战壕中的士兵们能更安心地进行防御作战,对靠近的敌人进行精准射击。

防线中,一些二战时期的T-34坦克被巧妙改造后当作固定炮台使用。它们斑驳的车身半掩在土里,只露出那威严的炮塔和炮管。T-34坦克的76mm火炮虽然比不上现代坦克的火力,但在这片战场上,它依旧能对武廿无的装甲部队构成威胁。在T-34坦克的周围,是数量不多但更为先进的T - 72、T - 90坦克。这些坦克是罗刹国在末世前的先进装备,如今虽然因大洪水等因素出现各种故障,但经过周天宇的技术人员艰难修复,勉强能投入战斗。它们与T-34坦克相互配合,T - 72、T - 90凭借更强大的火力和防护力,对武廿无的重装部队进行重点打击;而T-34则利用数量优势和灵活的机动性,对敌人进行骚扰射击和侧翼支援。

为了应对武廿无可能的空中威胁,塔山防线部署了几门经过修复的高射炮。这些高射炮有的是二战时期的产物,有的则是稍晚一些的型号,炮身上锈迹斑斑,部分零件还带着明显的修复痕迹。炮手们时刻紧盯天空,只要敌机出现,便迅速调整角度,准备给予来犯之敌迎头痛击。在高射炮的附近,还有一些单兵防空导弹发射器,这些便携式武器由精锐士兵负责操作,与高射炮形成高低搭配的防空火力网,试图最大限度地抵御武廿无的空袭。

在防线的关键据点,一座座坦克碉堡拔地而起。这些碉堡用厚厚的混凝土浇筑而成,部分碉堡中嵌入了从废弃坦克上拆卸下来的炮塔,其中既有老旧的T - 34炮塔,也有较为先进的T - 72、T - 90炮塔。这些炮塔可以360度旋转,对不同方向的敌人进行攻击。碉堡之间相互呼应,形成交叉火力,让敌人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,都要面临强大的炮火压制。

小主,

在火炮方面,除了迫击炮,还有几门从博物馆中搜罗来的“稀罕物”——帕拉丁自行榴弹炮。这些炮虽然历经沧桑,且在末世后能正常使用的数量极少,但每一门都是威力巨大的杀器。它们被安置在隐蔽的炮位上,周围堆满了炮弹。与它们一同作战的,还有数量较多的老式榴弹炮,这些榴弹炮虽然射程和精度比不上帕拉丁,但胜在数量充足。二者结合,既能对远距离的敌人进行精准打击,又能对大规模进攻的敌人进行火力覆盖。

为了进一步增强防线的火力,周天宇还部署了几门2S7自行榴弹炮。这些俄式重炮威力巨大,炮弹可以在瞬间摧毁敌人的坚固工事。但由于维护困难和炮弹稀缺,它们被当作“镇场之宝”,隐藏在防线深处。只有在关键时刻,才会被启用,给予敌人致命一击。

此外,为了拦截武廿无可能发射的导弹和飞机,防线中还部署了一套勉强能运作的S - 300防空系统。这套系统同样饱经风霜,部分雷达和发射装置出现故障,但技术人员通过各种临时手段让它勉强维持运转。它与高射炮、单兵防空导弹一起,构成了多层次的防空体系,试图为塔山防线撑起一把保护伞。

整个塔山防线,各种武器相互配合,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。从手持轻武器的士兵,到威力巨大的火炮和坦克,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