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5 论见义不为

不知是夏末的风已隐隐带着一股凉气,还是太子丹话语中本就存着寒意,鞠武觉得今日的太子府有些森森然。

他听出太子言语中的怨恨,怕私仇之上又添国仇,太子难以平心静气地裁夺国事,便语重心长地宽慰:“臣以为,秦国之意尚不明了,未必到了最坏的情况,倒是收了秦国叛臣,必定激化局势。目下最紧要的便是把樊於期派往匈奴,借匈奴之手……”说着,他做了一个狠绝的手势。

当然,要想说服太子,还得为太子解决外患。鞠武来时便慎重考虑过,此时不过将方才所想抖出来:“其次,燕国虽小,但能盟魏、联齐楚,往来通商于北边单于,购得牛羊战马,尚有与秦国一战之力。”

太子丹一听,心想太傅果然是老了,考虑的多是温吞之策,面上却不敢托大,诚恳地问:“列国合纵谈了多年,始终不成气候,谈何容易。”

“依臣所见,今时情形不同往昔,往昔难成,今时未必。赵、韩皆已沦陷,下一个轮到谁,谁能说得清楚?今日置身事外,明日就得保安宁?合纵是列国最后的希望了!”

太子丹神色似有松动,可一转念,又觉得不尽然:“燕丹何尝不知太傅所说方为稳妥上策,然要调兵遣将,就有损耗,若无深远图谋,秦国何苦?危急存亡之秋,谋合纵长策,犹如远水,终不救近火。”

“秦国将将劳师动众地打了一场,能收拾好赵国乱局已属不易,未必有这个心力转而攻燕。屯兵在我南境之外,或是怕齐、燕趁虚而入,分一杯羹。”鞠武没有错过他眼中闪过的松动,将想到的可能说与太子丹,力劝他驱逐樊於期。

可惜太子丹经过短暂动摇之后,已经笃信了自己心中所想:“情势危急,秦国或打或另有考量,我们赌不起。敌人已虎视眈眈,我们仍不思应对,无异引颈就戮。再说樊於期,我收下他非是与赵政置气,而是此人为秦国通缉,孤身辗转列国数年,凄苦至极,仇秦甚深,我此时收他,必得感戴。存亡关头,能为燕国添员将才,也是幸事一桩。”

毕竟是太子的太傅,鞠武十分了解太子脾性,话到这个份上,太子显然是不打算合纵。自己若再不知趣,只会闹得二人生出嫌隙。不如顺了他的意,替他想个周全的法子,既可为燕国解此危局,又能得他信任。

“既如此,臣为太子举荐一个人……”
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(呼,太困了,要是有错,回头再改,么么哒。)

注释:

【1】这段是出土的《睡虎地秦简》的内容,原文是:有贼杀伤人冲术,偕旁人不援,百步中比野,当赀二甲。作者君怕不好理解,在文中用自己的口水话翻了一下,原文措辞肯定比作者君的精准,不用太纠结,看这里就行。大概就是说:有犯罪嫌疑人在大街上杀人伤人,周围的人袖手旁观不救援,距离百步之内的,要罚两副铠甲。“赀”就是小额罚款,秦律中有很多都是小额罚款,罚一副两副铠甲,比如明文规定,失期不是法皆斩,也是罚铠甲。说个题外话,《陈涉世家》算不算黑秦呢?虽然作者君是个秦吹,但觉得也不能完全这么说。一个原因是当时已经是胡亥当政了,赵高撺掇着他乱搞,破坏法度,可能搞了不少幺蛾子,演变成让人闻风丧胆的失期法皆斩,也不是不可能。另一个原因是法律制定出来,毕竟还是人治,免不了中囧央制定法律的初衷是好的,下面出于各种原因越搞越偏,某些地方仗着山高皇帝远乱来也不是不可能。所以也不能说出土了个《睡虎地秦简》就完完全全打了太史公的脸。当然这只是作者君自己的看法。有其他看法欢迎讨论。

喜欢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请大家收藏:()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