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喇合不勒果然将事情看得透彻,
且不说如今北虏战兵毅力如何,
反正乃蛮利野所率领的部落军,是不愿意顶着严寒作战的。
人总是有惰性的,
之前在太原休整,这一休整便成了猫冬。
虽然太原的气候,远不如漠北凛冽,可之前这些人掠夺了太多的财物和女人,已经有些满足和懈怠了。
最少目前来说是满足的,
本来,乃蛮利野是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,
奈何,他受伤以后,坏了筋骨,身体也匮乏得厉害,
入冬以来到现在为止,他便浑身酸痛难耐,没有一天是好过的。
若是依照他的性格,肯定是率部继续作战,可依照他的身体,他也只能同自己手底下那些懈怠的部族军一样,猫在太原城。
这倒也是给剩下的嵩国难民,又多了一些活命的时间。
这边,李如璋则趁着严寒到来之前,离开养马岛,回到陆地。
如今芝罘岛已经成为了整个光州最大的捕鲸港口,或许是整个嵩国也说不准。
说来也怪,芝罘岛整个地形,如同一只鲸鱼的尾鳍和后半身,
如今又阴差阳错,成为了最大的鲸肉贸易港口,冥冥之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命运安排吧。
李如璋回来的目的,是为了赈济百姓。
他熟读历史,知道冬季对于普通百姓而言,意味着什么。
就古代而言,其他地方不说,
随便拎出任何一个朝代,在都城,冻死饿死人也不足为奇。
如今芝罘岛港口的鲸肉,尤其是鲸脂已经是堆积如山了。
他要将这些油脂,分发给整个光州的所有百姓。
这个提议受到了周泽的大力支持。
李少严虽然没表示支持,但是也没表示反对,
只是作为一个本时代的人,李少严觉得,没必要将所有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,因为确实管不过来,当务之急只要把军队掌控好,其他事情,都是小事。
李如璋没有和他争论,因为他自己见识过什么叫军民一体,也知道老百姓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,有多么重要。
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高尚,也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卑劣。
也正应了那句话,谁对他们好,他们就跟谁走。
为了使得这些东西能真的发放到百姓手中,
李如璋依旧采取文武相互监督的模式,
当地有不少军士参军入伍,再派文官一起,大家相互监督,以防有人中饱私囊。
虽然分发下去的东西不多,但是,在严寒冬日,对老百姓而言,总归聊胜于无。
李如璋将这些吃食分发给老百姓的举动,收获了老百姓极大的拥护。
他们没想到,自己有生之年,还能遇到官老爷,替他们排忧解难。
然而,不光是给所有百姓送了福利,军中和各地官员,一样有额外的奖赏。
然而有人却视天下为一家之物,拿百官当家奴,视百姓如猪狗。
之前因为对北虏赔款加上赎买二郡耗费金银太多。
不光花光了国库,还动用了帝君司库。
一开始,帝君倒也没觉得什么,虽然钱花了,但是得了百官夸赞他有“开疆拓土”的美誉。
这对于帝君而言,比如饮甘霖还让他心情畅快。
然而,随着二郡交割,两郡人口凋零,财物府库被洗劫一空,需要用大量的财物去恢复这两郡秩序和生机的时候。
帝君开始不满意了,
尽管百官为了重建二郡,希望帝君能支持重建二郡,故而对帝君百般赞扬,他依旧觉得不满。
毕竟,口头上的溢美之词,比不过真金白银不停的往外拿。
加上司库掌监童浩然在帝君面前哭诉。
说什么天家司库,即将耗尽,若是没钱,如何能保持帝王排场和威严。
这话乍一听,感觉像是无稽之谈。
然而,这话其实也不无道理,正所谓,钱能养人。
没有钱财为帝君提供奢靡无度,如何能彰显帝王威严,皇家气派。
司库可是自己的钱,拿自己私人的钱办天下的事,哪有这种道理?
如果是这样,还养这些文武百官干什么?
经童浩然这么一说,帝君竟然觉得确实是有道理。
天下事就得天下人来一起处理解决才对。
于是,帝君在朝会上提出了加赋的想法,
按帝君的意思,二郡耗费巨大,非是皇家司库便能解决问题。
不光要在全国加赋,还要朝廷所有官员替君分忧,美其名曰“义捐”。
意思就是,让朝廷中枢到地方,只要是做官的,就按品秩捐钱。
食君俸禄,为君分忧。
倒也说得过去。
更何况,依帝君的意思,按官员等级高低来制定,捐钱的数目,看起来的确公平合理。
然而,根据现实情况来说,这位帝君可以说是暴君和昏君的结合体。
比如,在嵩朝,
朝廷九品官员一月正俸,是五两银子,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朝廷的补贴,大概能到七两左右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