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煜套着借来的回力鞋,看李晓燕在跳高垫子上压腿。
她运动裤侧边的白条被改成了无线电波图案,起跳瞬间露出的腰肢上贴着心电监护电极片。
当横杆升到1.2米时,垫子下的棕丝里突然露出半张泛黄的《真理报》,头条标题是"普里皮亚季的生态奇迹"。
"接棒!"周大勇的吼声震得耳膜生疼。
张煜接过接力棒时,发现铝管中空处塞着微型胶卷。
冲刺时鞋钉刮起的煤渣里混着紫色木屑,主席台上王建国调试的秒表突然爆开,齿轮零件在阳光下反射出老苏国徽的镰刀锤子图案。
王淑芬往陶缸里码白菜时,张煜偷换了压在顶层的花岗岩。
新换的鹅卵石上沾着河滩特有的绛紫色苔藓,与缅甸花梨木的纹理完美契合。
盐水漫过白菜帮子的瞬间,缸壁渗出树状结晶——分明是冷窖里桦树茸菌丝在辐射下形成的硅酸盐骨架。
"去小卖部换醋精。"母亲甩着沾满粗盐粒的手。
张煜攥着印有"光荣劳动"的玻璃瓶,在供销社柜台前数着货架上的黄桃罐头。
第七个罐头瓶的锡纸封口微微翘起,折射出摩尔斯电码的光斑。
售货员找零的硬币边缘刻着经纬度坐标,1992年版五分钱的稻穗图案间藏着微型辐射符号。
第一场春雨把教室屋顶敲得咚咚响。张煜踩着漏水的搪瓷脸盆,看李晓燕用蜡纸拓印窗台上的苔藓。
闪电劈开乌云时,黑板槽里的粉笔灰突然悬浮成等高线图,与后山雷达站的轮廓完全重合。
周大勇踹开教室门的瞬间,军大衣滴落的水珠在水泥地上汇成基辅市街道的脉络。
"冷窖进水了!"他甩出个泡胀的笔记本。
泛黄的纸页上,陈瘸子1972年的观察记录清晰可辨:"......受辐射的桦树茸菌丝呈现量子纠缠态,标本切割后仍保持信息同步......"
窗外的炸雷声中,张煜看见对面楼顶的王建国正用雨伞指向天空——伞骨尖端闪烁着与千年红松年轮相同的荧光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张煜蹲在河套子柳丛里削柳笛,树汁的涩味混着开江水的腥气钻进鼻腔。
远处冰排撞击的闷响中,李晓燕的红纱巾在杨树林里忽隐忽现。
她挎着的竹篮里装着挖野菜的镰刀,刀刃上沾着的婆婆丁汁液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荧光绿。
"接着!"李晓燕抛来的柳条圈精准套住张煜手腕,嫩芽间缠着半截磁带。
他用铅笔刀划开塑料壳,褐色的磁粉簌簌洒在《寒假作业》封皮上,毛子语广播的杂音从同桌借的随身听里渗出:"...普里皮亚季的辐射云团正以每小时三公里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..."
河对岸突然传来柴油机轰鸣。周大勇的军大衣下摆被江风吹起,露出绑在小腿上的盖革计数器。
他正用自制的拖网打捞冰排,网眼里卡着的变异鲶鱼腮部剧烈开合,鳃盖内侧的辐射计量表指向5.6毫西弗——远超安全值十倍。
教室后墙的黑板报还残留着"学雷锋"标语,张煜用彩色粉笔描摹地图时,故意把黑水省流域画成树根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