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北方部落来袭

曹操望着敌军远去的狼狈背影,心中并未有丝毫轻松。

曹操望着敌军远去的方向,久久不语,夜风吹动他的衣袍,猎猎作响,他的眼神深邃而凝重,仿佛能穿透这沉沉的夜色,看到未来的重重危机。

李逸走上前来,恭敬地拱手道:“主公,敌军虽败,然其元气未伤,且游牧民族向来悍勇,此番受挫,必怀复仇之心,恐会卷土重来,我们不可掉以轻心。”

曹操微微颔首,神色严峻,沉声道:“吾亦知之。但经此一役,我军当趁此时机休整兵马,养精蓄锐,以应来日之战。”

回到城中,曹操立即召集将领们共商对策。大堂内,烛光摇曳,气氛肃穆。

“诸位,今敌军虽退,然我军粮草短缺,城防亦有破损,当如何应对?”曹操目光扫过众人,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信任。

一将领起身道:“主公,可向周边郡县求援,补充粮草物资。如今我军守城艰难,若无充足粮草,难以久持。”

另一将领则道:“当加强城防工事,以防敌军突袭。此次敌军来势汹汹,城防必须加固,方可抵御其强攻。”

众人各抒己见,议论纷纷,大堂内一时嘈杂不已。

曹操听着众人所言,心中已有计较。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,说道:“李逸,你负责组织工匠,尽快修复城防,务必在敌军再次进攻前完成。”

“末将领命!”李逸应道,声音洪亮而坚定。

“其余将领,整顿兵马,加强训练,不得有丝毫懈怠。若有玩忽职守者,军法处置!”曹操目光威严,令人不敢直视。

众人齐声应诺,声音整齐划一,充满决心。

在曹操的部署下,城中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工匠们日夜赶工修复城防,士兵们刻苦训练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。

然而,没过几日,探子来报,敌军再次集结,旌旗蔽日,兵马众多,规模更甚于前。

曹操闻报,面色凝重,双眉紧锁:“看来,一场恶战在所难免。”

李逸道:“主公,末将愿率死士,出城迎战,挫其锐气,让敌军知晓我军之勇,不敢轻举妄动。”

曹操沉思片刻,缓缓摇头道:“不可轻举妄动,敌军此番有备而来,贸然出城恐中其埋伏。先观察敌军动向,再做定夺。”

曹军严阵以待,整个城池弥漫着紧张的气氛。敌军在城外扎营,每日叫阵,辱骂之声不绝于耳,试图激怒曹军。

曹操不为所动,坚守不出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城中的压力越来越大,粮草日益减少,士兵们的神情也越发疲惫。

曹操深知,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,他在心中暗暗谋划着破敌之策。

曹操在营帐中来回踱步,神色凝重,心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。营帐内的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阴影,更显其心事重重。

这时,一名谋士轻步走进营帐,拱手进言道:“主公,敌军如今气势正盛,我军若一直紧闭城门坚守,时日一久,恐士气渐消。不如派出小股精锐,趁夜偷袭敌军粮草,乱其军心,挫其锋芒。”

曹操停下脚步,目光炯炯,犹如黑夜中的寒星:“此计甚妙,但需谨慎行事,不可打草惊蛇。稍有差池,不仅计划失败,还会损兵折将。”

于是,曹操精心挑选了一队身手敏捷、经验丰富且悍勇无畏的士兵,由李逸亲自率领,准备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展开这一场惊心动魄的行动。

夜色如墨,浓稠得仿佛能将一切吞噬。李逸等人身着黑衣,悄无声息地向敌军营地摸去。他们宛如鬼魅一般,小心翼翼地避开敌军的巡逻队,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,呼吸都控制得极为轻微,逐渐靠近敌军的粮草存放处。

就在他们即将得手之时,一名敌军士兵起夜,恍惚间突然发现了一丝异常,当即大声呼喊起来。顿时,敌军营地一片骚乱,火把纷纷亮起,喊叫声此起彼伏。

李逸当机立断,大声吼道:“兄弟们,冲!”

双方瞬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。李逸身先士卒,手中长剑挥舞,剑影闪烁,每一剑都带着必杀的决心,奋勇杀敌。士兵们也毫不退缩,个个如猛虎出笼,与敌军拼死搏斗。

但敌军迅速反应过来,训练有素地集结成阵,将李逸等人团团围住。一时间,李逸等人陷入了极度的绝境,四周皆是敌军,刀光剑影交错。

曹操在城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,坐立不安。突然,一名士兵神色慌张地跑来禀报:“主公,李将军偷袭敌军粮草,遭遇敌军围攻,情况万分危急!”

曹操闻言,心急如焚,双眉紧蹙,眼中满是担忧与焦虑。他立即召集兵马,登上城楼,望着远处敌军营地的火光,大声喊道:“众将士,随我出城,营救李逸将军!”

曹操的声音坚定而决绝,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。城门大开,曹军如汹涌的洪流般冲向敌军。

然而,敌军早有防备,设下重重陷阱。曹操能否成功救出李逸?这场战斗又将如何收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