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 穷则思变

而且这个年龄,一般人家孩子都估计在外面疯跑了。

他现在自己考虑的主要就是财务的问题。

自己的俸禄加上养廉金不够家庭和雇请的师爷、长随还有老妈子的的支出,以前依靠老家田亩的收租勉强平衡。

现在老家那边委托人家管理,又遇上打仗,这收租更少了。

以前李九章看不上那些虚报人头费用的收入,现在也不得不让手下玩点花头。

但道光帝一向吝啬,户部对人头费一向控制的紧,人头费也少,上下经手人再一分润,落到李九章口袋的也没多少。

不过防城县穷,上面也不来人,这一块吃点人头费倒是风险不大。

前任玩的花头主要在赋税上,防城县人口在籍人口少,但实际人口要稍稍高于在户籍人口,那么收是按实际人口收,上缴按户籍人口上缴,这中间的差额就留在了县衙。

但这些钱也不是知县一个人能落下的,整个县衙的人都要有点,否则下面人也不干。

基本上按照户部定的经费,从知县到差役,都是养不起家的,所以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灰色收入补贴一点的形式。

清朝雍正时期其实意识到这一问题,下旨推行“火耗归公”,将灰色收入公开化、平均化,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,但效果属实一般。

火耗上即使在做的恶一点,分润到自己的也不多,反而吃相难看。

那么想弄点银钱,只有经商一途,但本地实在没啥特产,就像广州的朋友说的一样,你把粮食弄到广州来卖,价格虽然高了一点,但是加上路费也就差不多了。

要是路上再有损失,那就是亏。

私盐那是不能伸手的,那就是动了人家利益,盐商那一块不把你咬到京师,也要把你咬到广州去。

盐商背后哪一个不是大员在分润,你敢伸手,不是打你手,直接给你剁了。

私盐都是那些不要命的人去做,你敢剁我手,我也敢半夜去你家放火。小官小吏委实不敢碰私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