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刘裕大喝一声,站起身来,顿时觉得天昏地暗。
他前方金戈铁马,后方怎么可以没有刘穆之?
他根本不知道是九锡之事成为压倒了刘穆之的最后一根稻草,在他心里要不要九锡就是个形式,他想称帝,怎么都能称,但是刘穆之可不是可有可无之人!那不成了釜底抽薪了吗?许久他终于明白过来,眼泪潄潄而下道:“老天欺负我!”
但是事情已然如此,他是叫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,除了刺痛阵阵,他还感到莫大的压力迎面而来。
擦干眼泪,还得干活,刘裕任命徐羡之代替刘穆之为丹杨尹,任吏部尚书、封为建威将军,暂时代管留任之事。
可是哪有第二个刘穆之,过去朝廷诸事刘穆之基本都可自决,完全合他心意,如今大事小情,都要送到北方,由刘裕亲自决定,真是手忙脚乱。
更可怕的是刘穆之的突然离世,京口的各方势力又开始出现缝隙,蠢蠢欲动,暗自角力,刘裕失去朝中重臣,子嗣年龄又小,根本坐不住笼屉,导致了后方空虚。
要知道东晋这帮家伙,干别的没能耐,挖墙脚,拆戏台,里挑外撅,那可都是好手,刘裕为防政权有变,不得不率军南返。
浩浩荡荡的北伐,因为刘穆之的去世,就此停歇,中华大地又一次失去了大一统的绝佳时机。
时常有人问,王猛不死,苻坚能不能统一华夏,大部分的回答是,能。
也有问刘穆之不死,刘裕能不能统一华夏,答案五五分。
为什么呢?除了说拓跋嗣和赫连勃勃也很牛之外,还是觉得刘裕不是苻坚,做不到苻坚那样的胸怀。
在我看来,刘穆之不死,刘裕成了!
刘裕确实狠辣,不如苻坚仁厚,可是苻坚仁厚又怎么样了呢?
狠辣不是毛病,狠到点子上就行,他胸怀大志,文韬武略无所不能,和刘穆之又是灵魂无比契合,即使有点小误会,也会顺风而解。
回首刘穆之都干什什么?帮刘裕重建秩序,助其夺取朝权,屡掌后事,坐镇后方,有他在,没人敢得瑟,他与刘裕共济艰难,同经生死,却一直仰视着刘裕,眼里只有刘裕,为此鞠躬尽碎,寿运或有长短,确为忠烈诚信之士!